【干货转载】《rTMS的临床应用与操作规范上海专家共识》发布

查看:10092022-11-14
重复经颅磁刺激(rTMS)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抑郁症,脑卒中或脑卒中引起的各类功能障碍,改善抑郁症状,促进脑功能康复。

为了进一步普及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操作规范,上海市医学会脑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专科分会多位专家共同编写了《重复经颅磁刺激的临床应用与操作规范上海专家共识》,并于2022年发表于《上海医学》第45卷第2期。
image.png


该共识从rTMS原理、临床适应症和禁忌症、操作规范、不良反应及处理建议、rTMS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、临床研究新进展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和介绍。

以下为专家们达成共识的主要观点:

一、rTMS临床应用适应症和禁忌


1、适应症及推荐方案

rTMS临床治疗适应症包括:抑郁症、脑卒中或脑卒中引起的各类功能障碍。根据循证医学证据给出相应的推荐级别(A为肯定有效,B为很可能有效,C为可能有效),总结的推荐治疗方案如下表:


image.png


rTMS治疗抑郁症:

推荐使用高频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(DLPFC)或低频刺激右侧DLPFC。

急性期患者通常需要每天1次,每周3-5次的刺激治疗,20-30次为1个疗程,根据患者病情和疗效,疗程可延长至6周。

巩固期患者的治疗可持续3个月,每周2或3次,再过渡至终止rTMS治疗。

rTMS治疗脑卒中及功能障碍:

目前,rTMS可使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、失语症和偏侧忽略的患者较好获益。依据不同的功能障碍,rTMS治疗方案有所区别(见上表)。一般推荐rTMS后续接30-60min的针对性康复治疗。

亚急性期推荐每天1次,每周5次的治疗方案,10-20次为1个疗程,根据患者病情和疗效可连续治疗2-3个疗程。

慢性期推荐每天1次,每周3-5次的治疗方案。

2、禁忌症

rTMS禁忌症主要为:刺激线圈或受刺激头皮附近存在金属异物,如颅内金属植入物、人工耳蜗、内置脉冲发生器(脑起搏器、心脏起搏器)等。在这种情形下,rTMS容易导致内置脉冲发生器出现工作故障。



患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、正在使用明显降低癫痫发作阈值药物者或滥用酒精者等,需考虑患者接受刺激治疗后的风险获益比,建议谨慎应用rTMS治疗。

二、rTMS操作规范


1、治疗室的设置

建议治疗室面积≥20㎡并为其提供耳塞、耳罩等听力保护装置;治疗场所应保持合适的温度;

治疗室需配备供氧及监护设备、抢救设备和药品、通讯工具,以及紫外线照射消毒装置;

2、操作人员资质及职责

①应配备至少1名具有资质的临床医师,其须在已经获得开展rTMS资质的临床机构接受1个月以上的理论和实践培训,并独立完成一定数量患者的rTMS治疗,且经考核合格;

②由临床医师制订患者的rTMS治疗方案,监督rTMS治疗全过程,评估治疗效果,处理不良反应等;

③rTMS设备可由医技人员操作,在临床医师督导下实施治疗;

④医技人员上岗前须接受rTMS理论和操作培训,内容包括rTMS治疗操作、运动阈值测定、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置等。

3、治疗规范化流程

①治疗前知情同意和评估

image.png

②运动阈值的检测及治疗强度:可采用目测法和MEP检测法。推荐rTMS首次治疗强度 ≤100%静息运动阈值(RMT),之后可逐渐增加。

连续治疗超过2周、治疗药物的种类及剂量有明显调整,或存在其他可能影响皮质兴奋性的情况时,应重新检测患者RMT,并相应调整治疗强度。

③治疗靶点的定位:可采用“5cm法则”、脑电10-20系统或定位帽为参考,还可借助影像学导航系统。

④治疗后评估与记录:包括医师的诊断、患者的病史及评估量表、治疗记录等。


三、rTMS不良反应及处理建议


为降低rTMS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,推荐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保证TMS安全性,考虑伦理和应用指南建议的安全刺激参数范围内选择rTMS治疗方案。rTMS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意见见下表。

image.png
表3:rTMS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意见


治疗过程中,rTMS操作人员须持续观察是否有影响rTMS治疗安全的情况发生,如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,建议立即中止rTMS治疗。


四、rTMS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


rTMS在以下人群中使用时,需充分评估患者风险获益比。

1、儿童
需特别注意与神经发育相关的因素,如皮质兴奋性的成熟、囟门闭合和外耳道的发育情况等。

2、孕妇


磁场强度随距离增加迅速衰减,对处在妊娠期的患者和操作人员,需距离工作中的线圈≥60cm。除急需做出重要诊断,应避免对孕妇的腰部进行相关刺激。


五、rTMS临床研究新进展


随着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开展,rTMS除在治疗抑郁症和脑卒中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外,截至2021年,rTMS中的深部经颅磁刺激(DTMS)治疗强迫症和戒烟均已获美国FDA许可。

1、强迫症
可采用深部线圈以高频20Hz作用于患者的背内侧前额叶皮层和前扣带回;

2、戒烟
可采用深部线圈,以高频10Hz模式作用于患者的双侧前额叶皮层和脑岛;

3、rTMS可改善轻度认知障碍
rTMS治疗联合认知训练可改善认知功能;

4、rTMS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


高频rTMS干预右侧DLPFC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。

六、总结和展望


rTMS治疗作为新型神经调控技术,具有无创、不良反应轻微的特点,适宜在临床扩大范围应用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临床应用和操作规范。

这不仅有利于rTMS临床应用的良性、有序发展,提升医疗服务质量,也将促进rTMS等新型神经调控技术的进一步研发,更好地满足临床多层次服务需求。

参考文献:

唐莺莹,吴毅,王继军.重复经颅磁刺激的临床应用与操作规范上海专家共识[J].上海医学,2022,45(02):65-70.

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。


电话:021-60890289 朱女士

邮编:201400

地址:上海市奉贤区望园路1698弄百村创业园B区20号楼

Copyright 2020 yuanxiyiliao All Rights Reserved. 沪ICP备20000925号-1